牧言:「教會,妳的名字」(許淑芬牧師)

May 4, 2020 Enoch Office 0

不知從何時起,當看見「教會」二字,內心一陣酸痛的,總是想避開不再想她,但越避越避不過,還是好好拿出來「看」過究竟,好叫內心得著治癒。 「教會」是希臘文「ekklesia」,原是由「出來」與「呼召」所組成「呼召出來」的意思。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6章18節首次引用,對彼得嚴肅的說教會要建造在主(這磐石)之上。所有屬神的人被稱為教會,而所有信徒都有主成為他們的根基;因此,教會是指信徒,都是獨立的個體結連於基督,也是一個整體相互連結著。 教會,原本意思不是指我們觀念上的那些大小教堂,而是被呼召的一群。到底被誰呼召才算是教會?若被某項活動召出來的,只屬某項活動的一群;若是被基督呼召,實踐基督召命的,才是教會,也是今天一般人所認識的「教會」建築物所統稱。 舊約「ekklesia」此字並不陌生,可以說完全不是什麼專有名詞,如利未記1章1節「召喚」,是個常見的動詞。上帝為何以這「普通」的字成了今日「教會」這「神性」的名詞呢?想深一層,這名字如此神性,是累積了歷世信徒為主付出的血淚,盡心盡力所建美好的「象徵」;也累積了我對她的重視與尊重,是過去培養著我生命成長成熟,學習真道,操練敬虔之地,也是建立我如何盡心事奉的場所,是帶給我多麼美好的回憶,神性不可侵犯的美地。 解開內心酸痛之「謎」,是基於我對「教會」過於籠統的理解,把「教會」給予過於神性的位置,而忽略人的軟弱所製造的麻煩與痛苦;也基於我對罪的不夠敏銳,仍然未了解耶穌承受十字架痛苦之處。我們既從聖經得知麥子與稗子的相似與同步生長的事實,更當謹慎自守,與神同行,別人的問題讓主去處理吧,要緊的是常保存敬畏神尊重人的心,仍然保持對主耶穌成立教會的敬畏,也要保持相信教會在末世所扮演重要的角色。 感謝主的恩典,因為「我們縱然失信,祂仍是可信的,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。」(提摩太後書 2章13節)

牧言:《禱告》(馬耀文傳道)

April 27, 2020 Enoch Office 0

昨天傍晚收看新聞報導的時候,發現新聞報導的內容有一個很有趣的編排,昨天香港的確診人數是零,是過去一個星期內第三次的零確診,這個看似是疫情緩和的訊號,本應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;但緊接著旳下一則新聞則是,很多市民趁著疫情緩和,到商場購物或到沙灘,更甚的是部分市民更一度除下口罩。同一分鐘內,但兩篇報導郤各走極端。為何過去的週末和週日街上人頭湧湧?我相信各位也知道原因。就是很多人都認為最困難的日子已經過去,我們可以放鬆一點,但疫情真的過去了嗎?我們也知道仍未過,何以我們可以如此鬆懈? 新聞報導市民鬆懈的反應,帶給耀文一個反思,大家的反應其實跟我們基督徒生命有點相似。每當我們面對逆境,面對困難的時候,我們知道要切切的倚靠主,可能每天每刻也會為著眼前面對的困難而禱告,這種困難中禱告的心,耀文其實欣賞的,因為這反映大家都明白耶穌是我們困難時的幫助。但,當困難一過去又或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的時候,懇切禱告的心便鬆懈了。 各位以諾家的弟兄姊妹,市民的鬆懈,會把健康放在危險之內;我們也一樣,當禱告的心鬆懈,我們的靈命也會跌落危機當中。耀文很看重禱告,所以耀文很期望各位家人,也要有一個良好的禱告生活。因為老生常談的一句話『多禱告,多有力量;少禱告,少有力量;沒禱告,沒有力量』。願大家以生命活出信仰。

牧言:3G改變世界(許淑芬牧師)

April 21, 2020 Enoch Office 0

「3G」,並不是指由Motorola 到Global的數碼世界,而是指Gods、Gays、Guns。這是美國南部塞庫牧師(Rev. Osagyefo Uhuru Sekou)於他所寫的論文中指出這將是主宰宗教與民主的未來。塞庫牧師面對中下階層所遇見的種種不公平、被欺壓、受歧視的環境,加上傳統宗教信仰的無力應付,讓我們看見他勇敢說出想說的,呼喚人該如何面對所處身的末世。 可能對我們活於亞洲,還未經歷美歐那政治、社會與宗教混合而帶來的衝擊,甚或他所處身的環境,不可能於亞洲複製,至少亞洲不會如西方般隨便使用槍枝吧!但所類似的過程,也不得不慎思明辨,將來有一天,信仰不再是如今日般「自由」,若有一天要被迫靠邊站,若有一天要與大部份人不同,若有一天「自由」只屬別人的權利……,總有一天,信仰被抽去一切「只餘」的是見證,你仍然如此忠誠,作個良善忠心上帝之僕嗎? 過去香港的社會問題,筆者一直是在「觀望」,因為相信這只是個「起頭」,將來如何還未顯明,內心的沉重,是因為自己所信真的只能救自己,這是好消息,還是令人心碎?是否相信下一代會跟你一樣?是否放心所愛的人能承受你所想像的困苦?但說到底我們仍要知道,好好堅守所相信的就是本份,別人如何真只能求上帝的憐憫!

牧言:專注力 (馬耀文傳道)

April 14, 2020 Enoch Office 0

過去的復活節主日,仍然受著疫情所影響,要在家中透過網絡參加崇拜。雖然這模式的崇拜已經參加了兩個多月,可能因為復活節的原故,這次郤感觸良多。還記得耀文於孩童時期已跟隨父母返教會,有兩個節日,對耀文非常重要,第一個是聖誕節,因為教會總會送每弟兄姊妹一個零食包作為聖誕禮物,而第二個節日是復活節,因為當天也有禮物,教會會為大家預備一隻白烚蛋,貪吃的我,常常吃完一隻再取一隻再吃。 但今年的崇拜中,縱使崇拜主席提到『弟兄姊妹平安,今天是復活節』,心底總好像沒有過往般令人興奮。這刻引起耀文反思,今年的復活節,我們心底裡專注在主耶穌勝過死亡復活多一點,還是專注在疫情受感染的數字多一點?今天我們的生活會否被眼前的疫情影響得太深了?耀文不是要離地的說,我們要一起聚集,彼此歡呼相擁地去慶祝復活節。而是希望借此機會,我們能靜靜地去反思和學習,我們生命的專注力,運用在那裡了?是疫情?是防護裝備?是社會問題?還是我們的主耶穌身上?或者,耀文換一換角度再作出提問?到底那一樣最值得我們擺上我們的專注?願我們每位以諾家的家人,都能作最正確的選擇。 我 留 下 平 安 給 你 們 ; 我 將 我 的 平 安 賜 給 你 們 。 我 所 賜 […]

牧言:祝福每一天(許淑芬牧師)

April 6, 2020 Enoch Office 0

「新冠肺炎」影響著全球的生活模式,尤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保持「一米」,見面不可握手(當然更不可貼面),開心或傷心不可擁抱,隔著口罩聽別人說話時總覺「口齒不清」,香港還添上「禁聚令」,大部份情況下相聚不能多於四人……使人與人的距離「雪上加霜」,很不舒暢! 我們團契宗旨首要是「團契」,沒有關係建立,如何有健康緊密的團契生活呢?我們同工私下討論如何在疫情下可以保持與弟兄姊妹接觸,關係不會斷開?想了好幾個辦法,3月24日在同工群中嘗試命名為「以諾心窗」分享,但總感到有些欠缺。在仍籌措中,喜見總部團於3月26日推動「祝福每一天」運動,以簡單每日「認頭」一位肢體,不限形式,分享與鼓勵,短短十天,分享之踴躍,見證之令人鼓舞,實實在在的「祝福每一天」,令每一天更具活力,更感溫暖。筆者私下與發起人取得「版權」,於4月5日開始推動各分區、分團、宿舍各單位藉「祝福每一天」運動,加強彼此聯繫。初步某些組群反映熱烈,原來神的恩典是如此豐富,有跡可尋,就在我們各人生命軌跡中隨處可見! 但願弟兄姊妹也善用所發起的「祝福每一天」運動,讓祝福散在我們每個人心中,讓我們看見的不是疫症,不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而是神的恩典是如此超能,不受限制,沒有阻隔!願我們每天將榮耀頌讚歸與愛我們的神!

牧言:新冠下的患病(許淑芬牧師)

March 31, 2020 Enoch Office 0

今早接到母親電話,說星期五抹廁所扭傷,今起不了床。以她性格,不是迫不得矣也不會麻煩家人。我二話不說,「飛車」前去。 母親向來堅強,看見她的時候,一動也痛得不得了,還拒絕去醫院,說「癱」幾天就可。我當然不以為然,用盡口舌,說廣華就在隔壁,叫他們來幫幫手便可。說得如此方便,她便點頭答應。然後我當然暗暗地是撥出她應該看為天掉下來的「999」,請了救護車幫忙,如她所料去了廣華,一連串的查問病原,檢查血壓竟是超過200,又有點燒,照肺又有點花,這回醫護人員緊張她中風或肺炎多於扭傷了,把她排列在「最緊急」病人之列,而非次緊急或非緊急。 在新冠疫情下患病,親人的確添加了憂慮。但醫護人員的謹慎更見其專業,步驟清晰,交代簡單直接。在母親被隔離了要隔空關心也真不容易,更感受患病者及家人的無助與無奈!只求主醫治並安慰正在困苦中的人,並求主保護醫護人員,加力給他們,因他們是我們平常人在無助中的實質倚靠!

牧言《同心同工》(馬耀文傳道)

March 23, 2020 Enoch Office 0

文章刊登之日(23/03晚上),原本應是學院佈道會的日子,但因疫情的原故,佈道會取消了,心中為著取消而感到可惜的同時,過去幾天不停地縈繞著一個問題,可以為4月中出班的他們作些什麼。苦思良久,耀文只能想出,送上諾言或留下耀文的聯絡那些治標的方法,心中或多或少覺得對他們有所虧欠亦覺得不甘心。感謝主,因主總在適當的時間賜下教導。提醒耀文作為牧者,在事奉的路上,從來不應太單打獨鬥,應要與眾弟兄姊妹同心同工,把那美好的果效獻給主,相信更能體貼上帝的心意。 為此,耀文特意在此向以諾家的眾弟兄姊妹發出兩個邀請: 第一個邀請是禱告記念。邀請大家在未來四個星期一的晚上十時(23/03、30/03、06/04和13/04),即團契同心禱告時段中,為著4月出班的學員們禱告,願主的恩典和能力臨到他們,讓他們縱使在這個社會運動未完,疫情滿佈的日子中出班,也能剛強勇敢,無畏無懼。 第二個邀請是掃走孤單。在過去耀文亦提議過,若您們在工作崗位上遇到新出班的同事,無論他們是否主內的弟兄姊妹,只要遇上了,就請主動的開聲給他們一個鼓勵,給他們一聲支持,讓他們縱使在困難中,感受到並不孤單,因為主耶穌樂意與他們同行,我們基督徒警察也樂意與他們同行。 願我們一起同心同工,把基督的愛傳遍在警隊內。 主僕 耀文

牧言:真正的強大(許淑芬牧師)

March 20, 2020 Enoch Office 0

「強國」這名詞,在過去十數年尤其被同族卻不認同是同國的「自己人」,去揶揄、恥笑國家的詞彙。 最近筆者與姊妹組查考《尼希米記》,對如何面對被譏笑與敵對,有更深刻的體會。當尼希米得知自己家鄉遭大難、被凌辱,找緊了機會,返回耶路撒冷重修聖殿牆垣;但遭當時的撒瑪利亞省長及亞捫省長阻撓、攻擊,從嗤笑,踐踏他們的自尊,到誣告、賄賂假先知,並用陰險手段,要致尼希米於死地。尼希米如何面對?用孔夫子的「勇者無懼」來形容,只要是光明磊落,沒有甚麼可怕的。無論敵人是否聽進或假意聽不進,尼希米都只是清楚說明對方是揑造的,並堅定相信若上帝喜悅他所作的,更大的困難,只要專心,必能作成。 筆者感觸於近日在新冠病毒粗暴橫行下,中國忍辱封城,閉一省盡全力救國民保全球,卻不間斷地被落井下石、袖手旁觀,還不斷指責甚麼漠視民意、黑裡作業;封城兩個月後,病毒在全球仍蔓延著,人數急升已超於中國確診個案;又因各國應對差異,從自信滿滿說著如何準備好,到推出甚麼「群體免疫」把國民嚇得半死下,搶購物資已不是香港獨有,伴隨股災而至,全球無一倖免,整個世界都在惶恐中度日;而「零號病人」仍茫無頭緒,國與國彼此指責,民與民互相撥火,但在此時,中國竟推出「一省包一國」,與先前的「一省包一巿」去支援湖北省,今以行動支援各國,不計成本,以人力物力,支援他國:四川助義大利,上海助伊朗,江蘇助巴基斯坦,廣東助伊拉克……。 記得一月底,即新年前夕,中國各地的醫護人員,為了疫症在武漢、湖北省嚴峻,「逆行者」上演了一幕幕生離死別的畫面,勇敢的醫護人員已豁出生命,回應國家呼籲逆行奔赴重災區武漢;如今,他們再度全幅武裝,還多加了經驗,逆行往重災區的國家。其實,無論作甚麼,不喜歡的人仍會unlike仍要批評,甚麼只幫「自己人」,怎麼乘機穩住戰略……更難聽的都有,這又何妨呢?讓歷史見證中國是真正的強大,見證充滿愛的人行善,充滿恨的人行惡。 面對被嘲笑、誣衊,最好的方式還是做好自己,管不了別人,「爭論」不如「爭氣」,讓真正的自己顯於人前,讓歷史明鑑所行的孰是孰非。

牧言:「我愛您」口罩(許淑芬牧師)

March 16, 2020 Enoch Office 0

早前,因為「我愛您」口罩(即「520」個口罩捐給武漢醫護人員)而被網民狠批的海港Sir,卻令他的故事「張揚」起來。有人批評他是擅取香港資源,卻原來他是自掏腰包,獻給祖國的心意;有人責罵他是跪舔內地,不理香港死活,卻不提他也同時訂購了6000個口罩全數送給本港醫院;有人加油添醋幸災樂禍他被紀律處分,卻給更多香港人得知他過去十年如一地熱心為善,是真正的熱血英勇男子漢大丈夫! 筆者也因為那些批評才更了解海港Sir。他7歲來港,因為父母為口奔馳而幾乎學壞,卻遇上好心阿姨及警察義工的幫助與引導,使他的人生找到方向,立志要成為警察,去幫助別人,回饋社會。今次「被罵事件」,倒把他的美善人生呈現在公眾面前。原來海港Sir從2013年起,每月把他半份薪金奉獻給他所展開的「小王子」計劃,給那些被社會遺棄的、歧視的年輕人,幫助他們由零開始,教他們燉檸檬、製乾果、浸黑豆、煮XO醬,並指導他們做生意、銷售、處世等技巧,讓無數本來會危害社會的青少年,成為「小王子」,成了有價值的人。後來知道他的新作《小王子遇上醋黑豆》剛巧在此時推出,實在是上天給他的「免費宣傳」,筆者也期待著拜讀。 筆者更深體會聖經所言,面對敵人的嘲笑、威嚇、誣衊時,別緊張,也不要過度反應,令人「無言」、「閉口」的方法,不是以辱罵還辱罵,更不是因受害而說威嚇的話,而是將自己「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」,「品行端正,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,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在鑒察的日子,歸榮耀給神。」(彼前2:23, 2:12)但願上帝祝福那些按誠實正直行善的人,賜他們勇敢的心,滿有平安,多結善果!

牧言:《好奇心》(馬耀文傳道)

March 9, 2020 Enoch Office 0

《好奇心》 耀文於年初的人生立志中許諾,希望新一年培育出閱讀的習慣來,故此,由年初開始,提醒自己每天都要進行閱讀,哪怕是只看五頁十頁的書,哪怕是萬般不願的自我強逼,也要去閱讀和嘗試找出重點。 不經不覺,此習慣實行了2個多月,亦感激內子的支持,她替我預備了一本區祥江博士的作品,一本為進入40歲前作準備的作品。當中有一章節提及到好奇心的力量,作者引用了一個方程式稱:好奇 + 熱情 > 智商(CQ + PQ > IQ),並同時指出,一個有好奇心和熱情的小孩的成就,大大超越一個高智商郤缺乏熱情的小孩。當讀到這裡,郤令耀文有很另類的感受,當下在回想,的而且確,在耀文這些年紀,實在很難再像小孩子一般可以有大量的時間花在探索世界,滿足好奇心之上。但很難並不代表完全沒有,那麼我到底把我的好奇心花在哪裡呢?而所花掉的地方,是否有價值的呢? 感謝主,祂透過這幾頁的文章給予提醒,提醒我們既作為天父的兒女,我們有否把好奇心花在我們的天父身上?讓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的天父更多,讓我們可以在生活和行事為人上,更體貼天父的心意? 願我們不再讓天父成為一個只聽我們禱告的父。讓我們和天父之間,有一個彼此了解和更多有互動的關係。 你們親近神,神就必親近你們。《雅各書4:8上》 彼此互勉 主僕 – 耀文 註: 《但願40歲前就知道怎樣造就豐盛的下半場人生 – 區祥江博士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