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多謝一位神學院老師送給筆者,由甄鳳玲博士所寫的研究論文「回歸宣教士的心路」,書中提及回歸的宣教士經歷迷茫、逆文化衝擊、掙扎、新開始及轉化的過渡與轉化循環,提醒筆者繼續推動關懷宣教士。
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宣教士在工場上面對孤單、疾病、子女教育、經濟需要、文化差異、工場團隊等等的問題呢?你又有否想過給他們任何形式上的支援呢?我們可以以禱告和金錢奉獻支持海外或回歸的宣教士。又或者,親身到工場體會宣教士所面對的需要,那麼禱告就更實在。
短宣是孕育宣教心的理想場景,筆者也是在第一次的泰北短宣中收到神的呼召。短宣的目的各有不同,有的支援工場的需要,如舉行佈道會、培靈會等;也有異象分享的短宣;亦有關懷宣教士的短宣等。透過探訪不同地域的宣教士、認識不同文化的特色,擴闊宣教的視野,目的只為一個,就是讓我們看到神在這世代的心意,找到自己的宣教角色。總是很奇妙,眼見不少肢體,在短宣過程中經歷神同在並看到神國的需要,回港後無論任何環境都會更熱心事奉,甚或希望增長神學知識而修讀神學。
有一次聚會中,問諾teen最難忘的事,曾參加韓國訪宣的諾teen成員都提及訪宣是難忘的,現在他們分本地及海外宣教祈禱組,逢第二周的周會中帶領我們同心為有關宣教的事項禱告。深信神繼續培育以諾家每一位都有一顆宣教心,成為宣教菁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