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言:《圍棋上的屬靈課》(馬耀文傳道)

臨近學期末,耀文多了一些可以與孩子相處的時間。以往總是忙於學習與事奉,或多或少錯過了一些親子時光,所以感恩可以有靜下心來,與孩子有下幾盤圍棋的時間。由於耀文沒有經過正式的學習,所得的圍棋技巧僅僅透過與孩子對局而得,所以我們博奕總有勝有負,原以為只是休閒娛樂,沒想到幾局下來,竟從黑白棋子中照見了自己的屬靈生命。

由於對局總是勝負難料,所以有時候耀文也會認真對待棋局,一次棋局進行間,孩子突然一邊下棋一邊跟耀文細說起今天在家與妹妹的互動時光,耀文本能地說「下棋要專注,別分心」,說話出口的一刻,孩子的面容即時由興高采烈變成欲言又止的壓抑,耀文察覺後又於心不忍,接著說「哦?然後呢?」,孩子便像啟動了開關般滔滔不絕講起。

那一刻,耀文才驚覺,原來在「陪孩子下棋」的名義下,我依然習慣用「成果」對待我的親子時光,那句「下棋要專注」,表面上是「認真對局」的提醒,實則暴露了自己對「成果」的執著,仿佛親子時光必須「目標明確」「產出成果」,連下棋都要分出「勝負」才算「有意義」。但孩子想分享的,不過是「今天與妹妹把積木砌得高」這些瑣碎但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日常。那局棋最終以內子出來提醒「是時候祈禱和瞓覺」收場,但見到孩子收棋一刻卻比贏棋還開心,因為他遇到一個聆聽的父親。收拾棋子時,他忽然說:「爸爸,和您捉棋好開心」,耀文一陣心甜和感動。對孩子來說,「下棋」從來不是「爭勝負」,而是「創造共同時光」;那些被我視為「分心」的分享,其實是他表達「我想和你連結」的方式。

其實上帝也是一樣,上帝從不計較我們禱告時「不專注」或「重複」,祂享受的是我們願意「敞開心門」的時刻。但我們總是習慣用「上帝有沒有成就我的禱告」衡量禱告的果效、用「上帝幾時回應」計算與上帝的關係,但卻忘與上帝之間,「同在」比「完成」更重要,開心的原因不是「棋局」而是「相處」。孩子天真的分享,為我上了一堂關於「同在勝於目的」的屬靈課。